登录  
 加关注
   显示下一条  |  关闭
温馨提示!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,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,请重新绑定!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》  |  关闭

四海之内皆兄弟。

更喜交天下良才、美器。

 
 
 

日志

 
 

黄永玉心中那轮月亮  

2015-10-11 09:43:53|  分类: 默认分类 |  标签: |举报 |字号 订阅

  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  |
           

《无愁河的浪荡汉子》是黄永玉的自传体长篇小说。他从上世纪40年代开始动笔,最早发表于《芙蓉》杂志,20多万字时搁笔。80多岁时他又重新续写,并于2009年在《收获》开始连载。2013年,黄永玉把小说的第一部,也就是80万字的《朱雀城》当成自己90岁的生日礼物。此后《收获》上的连载依然进行,“一些年代久远的事就让笔触随着记忆逶迤而行,连我自己也不知道到底要写多长”。

作为黄永玉的超级粉丝,我知道他一定会写到德化。因为无论是在各类访谈节目中,还是在自己的文学作品里,他都无数次提到德化,说那是“值得回忆的地方”,感激山城的纯朴给他的呵护与宽容。他写过“随处可见”的大小瓷器作坊,写过“柱子般粗”的竹笋,写过“特别多,能够挡住人,像雾一样的”的蚊子,写过“摆一脸盆水在床板底下,身上哪里痒就朝哪里抓一把,然后狠狠往床下一摔,第二天,黑压压一盆底”的跳蚤……那么,在这部随记忆行走,没有完整构思、没有既定格局的小说中,作者又会怎样勾画自己在这个小城里的种种欢乐与悲苦,呼吸与悸动?

震撼。看完《收获》2015年第4期上的连载,我只能用这个词了。

这一回,我看到的不单单是人们所津津乐道的瓷器,也不再是他屡屡提及的竹笋、蚊子和跳蚤,甚至不仅仅是“寂寞中的热闹,磨难中的快乐”——如果说,以前他作品中的种种德化,有的是素描,有的是速写,有的是漫画,有的是油画,那么这回,他是十分用力地创作了一组木刻。

是的,木刻。那么深情,那么饱满,那么立体,那么坚实。

可是,在离开德化之前,黄永玉为我们捧出了一轮月亮。那个夜晚,在屋外的桌边,几个好友吃完饭,收拾好盘盏碗碟,回到原来的位置重重坐下,文仁抱着女儿,慧梅泡出一壶新茶……这时,月亮出来了。

什么样的月亮?

没见过这么大的月亮。真是!真是!穿着满天星斗缀成的彩裙普照尘寰。四个年轻人如果这时候抱头痛哭一番,丝毫不显得唐突。

不需问哭的理由,不需向谁解释,以及它的昨天和明天、后天……


年轻的苦难、惊恐、快乐、友谊、爱情、流离、劳累、道义……让世界上所有老人在回忆中感觉曾经美丽和富有过。

令我心灵为之震撼的,就是这轮月亮。那“普照尘寰”的月亮啊,此后作者走遍天涯、走遍海角,再也不曾见过吧,那独一无二的月亮?或者,那许多人终其一生都无缘见到的月亮,仅此一轮,仅此一面,就照彻作者一生?

我不知道。我只知道,那个瞬间,这个自称“湘西老刁民”,人称“艺术鬼才”的传奇黄永玉,他的文字不再“酷炫狂霸拽”了,那种媒体用来形容他骨子里的顽皮野性幽默。相反,它显得庄严、华丽、澄澈、透明,浪荡全无,乡愁顿生。最后仅只一句:别了,德化,我所有的亲爱!

文章戛然而止,只留一地月光的清辉。

  评论这张
 
阅读(426)| 评论(4)

历史上的今天

评论

<#--最新日志,群博日志--> <#--推荐日志--> <#--引用记录--> <#--博主推荐--> <#--随机阅读--> <#--首页推荐--> <#--历史上的今天--> <#--被推荐日志--> <#--上一篇,下一篇--> <#-- 热度 --> <#-- 网易新闻广告 --> <#--右边模块结构--> <#--评论模块结构--> <#--引用模块结构--> <#--博主发起的投票-->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
页脚

网易公司版权所有 ©1997-2018